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
村党委书记
余留芬,女,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8月生,1996年5月参加工作,贵州盘州人。2001年至今任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二届常委委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佳农民、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道德模范等。
余留芬: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大山深处
十九年来,余留芬一直保持初心、牢记嘱托,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她结合岩博村的实际情况,创办了百姓致富的脱贫产业——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而酒业自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使命。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创办致富产业
2004年3月,余留芬发动村集体投资80万元,10户村民入股50万元,收购一家稍具规模的酿酒小作坊,创办了岩博小锅酒厂。酒厂开酿后面临销售困难。由于没有做过市场调查,每天成百上千斤的酒堆满仓库,余留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走出淤泥乡,走进市场。在余留芬的执着推销工下,加之酒的品质不错,岩博小锅酒逐渐小有名气,云南及周边县城的客商纷纷慕名而来。几年时间,小锅酒厂成长为年产白酒200吨,生产总值800万元,实现年利润200万元的白酒企业,酒业在风雨中依旧奋力前行,在艰难的岁月里依旧创造了成绩,让余留芬看到了希望。
坚持创新发展企业,助推岩博脱贫攻坚
余留芬一直秉承着“不做就不做,做就一定要做好做大,用产业去助推岩博脱贫致富”的信念。在小锅酒厂发展一路向好的情况下,她又开始策划把酒厂做大,希望能让岩博酒走向全国。2012,余留芬开始筹备申请办理岩博酒业生产许可证,决定扩大酒厂生产规模,选址新建酒厂。经专业机构设计,酒厂按年产5000吨产能规划。余留芬把小锅酒厂、自己的财产和亲人私人的加油站等抵押贷款,动员村民入股,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几经周折后,于2014年9月办到酒业生产许可证,拿到了证书。
特色产业高质量成长,融新产业集群发展
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岩博酒业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当前酒业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村集体和村民持股5125万元、占比51.25%,其他股东持股4875万元、占股48.75%,村民持股本金越来越多。酒业解决就业650余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有160多人,职工年均收入达4万元。2017年实现分红900万元,人均分红0.13万元。2018年,岩博村人均分红为0.15万元,总共分红金额达到1087万元。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联村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酒业为中心,集养殖业、畜牧业、加工厂、旅游业为一体的经济循环产业链,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梦、创业小康梦。
大发展、大扶贫、共致富
2015年11月,公司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2016年,为更好的带动周边村发展,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将周边两个贫困村鱼纳村和苏座村纳入岩博联村党委共同发展,建立“强村带弱村”的机制,并成功争取到政府的精准扶贫贷款1500万元,帮助联村1012户,3650人入股岩博酒业,并成功引进投资入股。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酒业今天的发展持续向好,酒业的成长,延长了整个岩博村的经济链,统筹资源、强村带弱村的方式带动周边苏座村、鱼纳村实现了美好的小康梦。
响应脱贫攻坚、实现乡村美丽振兴
这些年,岩博酒业在发展的同时,余留芬依旧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坚持酒业发展服务于民生的基本原则,结合岩博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岩博酒业营利集体资金260万元实施组组通、串户路、村庄绿化亮化、文化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结合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通过2018年“助力脱贫攻坚战•千企帮村献爱心”活动捐款10万元,为本村及周边乡镇教育、医疗困难户捐款30余万元。
二十余载的艰苦岁月,余留芬始终激情满怀、沐风栉雨、筚路蓝缕地致力于脱贫致富的伟大工程中,她带领岩博村民以拼搏创新的工匠精神回报着总书记对他们的关心和厚望,在希望中缔造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她拥有自强不息、勇于挑战、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从而使岩博村从人均不足800元增加到2.26万元,从贫困落后的彝家村寨发展到如今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这其中承载的是她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她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