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个人介绍
微博
Qzone

胡锦矗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原教授

胡锦矗,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3月出生,四川南充人。1974年开始从事野外大熊猫研究工作,牵头开展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发明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第一次调查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0多部。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和“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被誉为“熊猫教父”“熊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斯巴鲁野生动物保护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授予“自然保护贡献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西华师范大学胡锦矗教授先进事迹材料

对待科研,筚路蓝缕,不断创新

1973年国务院召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决定弄清野生大熊猫的真正数量,于是全国第一次大野外大熊猫调查应时而生。1974年,胡锦矗受命进入四川卧龙,组建一支30人左右的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组织和领导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作为此次调查的队长,他考察了四川所有的大熊猫栖息地;考察中,他发明了通过对大熊猫粪便比较分析研究确定大熊猫的年纪、种群数量、各种群中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及规律、成长史、发情期等。胡锦矗发明的这套方法后来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

1977年,胡锦矗及其带领的“野调队”经过为期四年、徒步9万公里的野外调查结束,一份20多万字的《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出炉。凭借“胡氏方法”,有史以来第一次调查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2400余只);此次调查还第一次查清了金丝猴、牛羚等7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根据《报告》反映的情况,国务院批准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直接促成了唐家河、小寨子、蜂桶寨、马边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至此,大熊猫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拯救工作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大熊猫得到了初步拯救。

对待工作,敬业奉献,不辞辛劳

1978年,胡锦矗和有关研究人员在卧龙保护区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胡锦矗将其命名为“五一棚”。在这里,胡锦矗坚持工作了7年,一边向当地居民灌输大保护熊猫的意识,一边进行野生大熊猫生态观察研究。

1980年,我国首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五一棚”合作研究保护大熊猫工作,胡锦矗担任中方和专家组组长。

1983年,胡锦矗担任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

1985年,胡锦矗及其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

对工作永怀赤子之心的人,永远年轻,永远让人热泪盈眶。时年已80岁高龄的胡锦矗,还亲自带着学生到野外去观鸟。给研究生上兽类学的时候,80多岁的他依然和往常一样,自己一个人在标本室爬上爬下,寻找各种要用的标本。如今已经91岁高领的他,仍然每天坚持到他的工作室工作,坚持著书立说,为学生授课。

对待学生,温暖细心,关怀备至

胡锦矗不仅把爱给了大熊猫,也给了他的学生们。1983年,胡锦矗开始带研究生。对学生,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为让学生了解得更形象,他把收集的标本、彩色照片和原色图片,制作成百余张教学幻灯片,一张一张讲给学生听。他经常连续三四个小时不休息。有一次,正当胡老师给他的研究生们上课,突然鼻子大量流血,血止不住,学生们都吓坏了,说老师您去医院吧,去看医生,胡老师没有,他抓起一把卫生纸,塞到鼻子里,继续给学生上课,这一上又是三个小时不休息。

2001年,70多岁的他跟学生魏辅文一道去宝兴蜂桶寨考察,胡老师在蜿蜒、陡峭的山路上稳稳地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登上山顶之后返程,同行的几个年轻人已疲惫不堪,而他意犹未尽。在头道坪的一个山窝里大家清理腿肚子上的蚂蟥,胡老师一边数蚂蟥一边看着腿肚上的淋漓鲜血,哈哈一笑:“我血压高,蚂蟥吸点血,正好可以帮助降血压呢!”也许正是这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使他在野外研究中经历了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与磨难,翻越了人生一座又一座高峰。

矢志不渝,永怀初心,桃李遍天下

如今,胡锦矗已至耄耋之年,身体仍然硬朗,能熟练地使用电脑、手机。为了不给学校和女儿添麻烦,胡锦矗总是每天7点左右就出门到办公室上班。有人说,论胡教授对大熊猫研究的贡献,他如果在北大、川大这样的名校,会有更加令世界瞩目的影响。可惜他却从未想过离开南充前往繁华热闹的大城市发展。外界问他为何甘愿偏居南充这样一个川北小城搞研究呢?他总是说小地方也能干大事情,小地方也能干成大事情。

几十年间,胡老师培养出来的动物学工作者有上百名。他的学生包括中国科学院第一位保护生物学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为青藏铁路设计藏羚羊通道的杨奇森,成功促使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海洋兽类专家杨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年轻的熊猫专家张泽钧等等。面对学生的成就,胡老师常常说,学生也是我的老师,学生送我的书我都要仔细阅读它,就看他们在我的基础上,有哪些突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培养学生是我最大的收获,读他们的书也感觉分享了他们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成功,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胡锦矗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原教授

胡锦矗,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3月出生,四川南充人。1974年开始从事野外大熊猫研究工作,牵头开展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发明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第一次调查出中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和分布,建立世界上首个野生大熊猫观察站,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20多部。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和“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被誉为“熊猫教父”“熊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斯巴鲁野生动物保护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授予“自然保护贡献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参与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