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
副校长
刘发英,女,土家族,中共党员,1970年3 月出生,湖北长阳人,长阳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教师。从2005年开始,刘发英以“英子姐姐”网名开展网络助学,并首创全透明的“一对一”网络助学模式,搭建起网络公益的信义桥梁。14 年来,她赢得海内外1900余名爱心人士的信赖,募集爱心善款2087万余元,资助武陵山片区贫困学生2.1万人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中央电视台先后9次对她的事迹作专题报道。刘发英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十大美德人物”“ 中国好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
“网”聚爱心 托起山乡孩子求学梦
一、满怀爱心,点亮贫困孩子求学梦想——1991年,21岁的刘发英来到长阳最偏远最贫瘠的黄柏山乡支教,山里人的朴实和对教育的渴盼,深深打动了刘发英的心。她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照料,经常掏钱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学习用品、衣服,垫付医药费。那时,她的月工资仅98.5元。在黄柏山的12年,刘发英走访了207个学生家庭,为学生捐赠鞋袜衣物109件,提供医药费、学杂费、生活费3000多元,为学生购买练习本不计其数,资助22名濒临辍学的学生完成了学业,她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贫困而辍学。2003年调任资丘镇白沙坪小学校长后,刘发英立即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全校42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家境困难学业难以为继。光靠刘发英个人工资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12月,在“心之旅”爱心网站的帮助和启发下,刘发英化名“英子姐姐”,成为“心之旅”助学联络人,帮助网站收集贫困学生的资料,自此开启了网络助学之路。
二、奉献诚心,凝聚四海人士真情善举——“网络是虚拟的,要想获得网友的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刘发英说。为了打消网友的顾虑和各种质疑,她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和电话等信息,坚持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模式。为保证信息准确性,她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地走访贫困学生,用手机拍下贫困家庭的照片发布到网上。资助款一到账,她就在网上公布该学生资助人的网名、资助金额等,随后把钱送到学生手里,并要求学生定期与资助人联系,用行动获得资助人的信任和长期支持。“英子姐姐”逐步赢得了国内外爱心网友的信赖和支持: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和湖北“情暖荆楚”网站、武汉“心之旅”网站分别为“英子姐姐”开辟了助学板块;日本网友刘晓燕在自己的空间建立了“公益慈善”助学板块,潘喜华在“在日工作者联盟”中开辟了“IT民工助学棚”。在“英子姐姐”的爱心感召下,一笔笔爱心助学款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汇来,一批批几近辍学的贫困孩子如愿延续求知的梦想。2010年,在网友的帮助下,刘发英建起了“英子姐姐”助学网,开通助学微博圈。2011年,在团省委和省青基会的支持下,湖北省首个“草根”公益助学基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成立,刘发英被聘为全省“希望工程爱心大使”。在“英子姐姐”精神的感召下,由在职教师、知名作家、退休干部、全国劳模、企业家、摄影师等各界人士组成的“英子姐姐助学团队”正活跃在网络助学第一线,她的家人如今也都是助学团队重要成员。江苏常州黑牡丹公司退休老人戴先生用近半年时间挑选全国助学网站后,感动于刘发英诚信助学的执着与无私,先后通过刘发英和她的助学团队资助12名贫困学生共21万余元。2017年3月,戴先生义捐200万元设立了“英子姐姐”助学基金。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了刘发英资助学生的事迹后,三天时间,她收到了232个请求资助的信息。她的“诚信助学网”撒向五湖四海。14年来,“英子姐姐”结识了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五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名网友和爱心人士,插上了“诚信”网络助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三、精准扶贫再定位,合奏教育扶贫新乐章——2015年刘发英根据教育扶持政策,及时调整了网络助学资助方向,将过去覆盖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的资助范围,收缩到重点资助贫困大学生。她将资助范围调整及时告知网友,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2015年8月以来,刘发英的足迹遍布全县154个行政村,资助贫困学生达到5740人次,资助金额1100万元,4年的资助额度等同于前11年的资助总额,为教育扶贫脱贫一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7年,刘发英接受了唯一的聘书,担任“中国社会扶贫网”宜昌形象大使,将资助对象信息与国务院扶贫办信息系统进行比对,确保教育扶贫“不落一人”,凸显“真扶贫、扶真贫”的教育初心。15年来,刘发英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受助学生写了20万余字的贫困信息,为受助学生送达助学金和物资、陪同志愿者家访等累计行程4.6万公里,建立了157本网络助学资料,本人自费6万余元用于资料整理和助学的开销。她资助的学生中有235人考上长阳一中,有121人考上国家双一流大学。刘发英在教学、助学的同时,主动履行代表职责,义务宣讲党代会、人代会精神110多场,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声音及时带到基层。她始终关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在2019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她提出“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兴办民族园区,改善武陵山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都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积极回应。
“本职工作外扶贫济困,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我会沿着这条助学之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凝聚更多的爱心人士,让网络助学能够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圆家长的脱贫梦,让爱心代代相传,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刘发英一如既往的教育扶贫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