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个人介绍
微博
Qzone

孙建设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原副院长

孙建设,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民盟盟员,河北深泽人,河北农大园艺学院原副院长、教授(退休)。坚守14年,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贫困山村。他赴美学习后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国率先提出并实施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将国外先进技术本土化。2013年起,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按照学校工作部署,他和团队经过4年实践创建了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摸索出产业扶贫新路径。2017年,保定市联合河北农大参照第一驿站模式建立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带动7万农户增收。

产业扶贫路上的奋斗者

——孙建设同志先进事迹

孙建设教授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就投身到太行山开发的实践中,成为了走太行山道路的首发战队。

1987年春,他自荐担任保定市顺平县苏家疃村村长,提出三个条件,一是村干部必须要带头学好技术;二是我讲技术只讲两遍,如果不照做后果自负;三是我当科技村长不是为钱,今后不许再提报酬的事!

上任伊始,他把400亩果园进行了重新规划,明确了责任制。针对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认识程度差的情况,由浅入深地向农民传授果树栽培和管理知识。

辛苦没有白白付出,1992年苹果树开始挂果,村支书家24棵树一下卖果9800元,全村一年共产果2万多公斤,收入10多万元。村民学用技术的积极性一下高涨起来。村民发现凡是常与孙老师打交道的户,果树就长得好,结果多,纷纷向村委会提议,不能只在干部家吃饭,要各家各户轮流吃派饭,这足以说明百姓对新技术的认可和欢迎。1995年苹果产量突破50万公斤。全村果品收入实现2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800元。当时的贫困山区成为富裕村了,孙建设也被村民们封为“活财神”。坚守14年,成为我国首个学历最高的村官——‘博士村长’,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贫困山村。1996年,孙建设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模范教师群体代表,还在人民大会堂和多个省市宣讲河北农大太行山开发先进事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01年,44岁的孙建设赴美交流,历经5年在美学习和工作,对现代苹果产业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对中国苹果产业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2006年,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他回到祖国,利用半年多时间,走遍全国苹果主产区9省市,把脉我国苹果产业瓶颈问题,在国内首次发出‘苹果栽培制度变革’的呼声。率先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度规模经营的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针对产业诉求对苹果生产的无病毒大苗培育、高标准建园、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综合防治、适度规模经营下土地流转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组建了河北农大跨5个学院,40多名不同学科专家参加的联合攻关团队。为与世界先进栽培技术同步,他又先后走访了13个国家和地区,密切关注苹果产业最前沿动态。受聘两届农业部水果专家指导工作组(苹果)专家。同时受聘‘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苹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30余年坚持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研发思路,研发了起苗机、断根机、远程信息采集与服务平台等适用现代栽培模式的新型果园装备,为我国果园机械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发出优质脱毒矮化中间砧苹果苗培育、三年快速成形、果树生长节律调控的水分管理、果树精准健康管理的施肥系统、肥药安全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了矮砧密植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在全国7省市建立苹果现代栽培模式示范园,受邀在全国作了70多场关于‘苹果栽培制度变革’和新模式下‘苹果产业技术重构’的专题报告,引导商业资本和工商企业进入苹果产业,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型经营主体应运而生,我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从呐喊到成为现实经历了10年,他是倡导者,更是践行者。

2017年7月,保定市委市政府与河北农业大学签约全市开展太行创新驿站创建活动,保定市辖区的26个区县都要参照“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模板”打造一个太行创新驿站。该项活动源自于农大与保定市顺平县2013年探索创建的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 -第一驿站。作为第一驿站践行者之一,孙建设和他的团队经过4年的实践与摸索,实现了当初的功能设想:一是构建一个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孵化新技术、展示新成果,成为农民田间地头的科技超市;二是培养一批服务产业的人才,包括投身和专注农业的师生、农业园区农场主和乡土技术能手等;三是服务区域经济,吸引和聚集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源,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全产业链打造出真招,为政府分忧、为产业解困、为农民增收。

目前,保定市联合河北农业大学建立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涵盖蔬菜、果品、杂粮等10大类26个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农大全产业链专家团队,带动7万农户增收。该模式已在贵州威宁、甘肃庆阳等多点印证,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孙建设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原副院长

孙建设,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民盟盟员,河北深泽人,河北农大园艺学院原副院长、教授(退休)。坚守14年,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贫困山村。他赴美学习后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国率先提出并实施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将国外先进技术本土化。2013年起,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按照学校工作部署,他和团队经过4年实践创建了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摸索出产业扶贫新路径。2017年,保定市联合河北农大参照第一驿站模式建立3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带动7万农户增收。

参与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