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
原校长
龚全珍,女,汉族,中共党员,1923年11月出生,山东烟台人,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老阿姨”。1957年甘祖昌将军解甲归田,她跟随丈夫来到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在乡村教师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她不忘初心、心系群众,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她无悔选择了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道路,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文明家庭”等称号。
龚全珍同志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为“老阿姨”。她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烽火洗礼,唱响过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赞歌。她始终坚信,跟着党走,是自己一生最好的选择。从辗转千里求学到积极投身革命,从放弃城市优越生活到跟随甘将军回乡,从本可颐养天年到退而不休、发挥余热……龚全珍无悔选择了物质生活的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道路。她在乡村教师的平凡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立德树人。离休后,她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她信仰弥坚,不辞辛劳到处宣讲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青葱岁月到耄耋之年,她始终如一,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矢志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龚全珍始终扎根基层,致力于党的教育事业。从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她就响应党的号召,参军进疆,在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教书。由于当时革命工作紧张,大多数学生父母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龚全珍勇挑重担,课堂上她是学生的老师,课堂下又当学生的保姆,无微不至地照看那些远离父母亲的少年儿童,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优秀教导主任”。1957年,初到莲花县,分配到条件很差的坊楼乡九都中学任教,但她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去上了课堂。后来,县文教局想调她到南陂小学当校长,担心她不愿意。没想到龚全珍哈哈大笑:“我只要有书教,中学小学都一样。”在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她辛勤耕耘、爱生如子,感染了许多家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她经常顾不上自己的女儿,以至于女儿们经常抱怨:“妈妈是学校学生的妈妈!”
永葆本色,传承红色基因
龚全珍总是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活一天就要当好一天的党员,发出一天的光和热”。生活中,她也是这样做的。离休后,龚全珍同志看到改革开放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一度沉渣泛起,就挺身而出,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军营,为党员群众、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和广大学生作报告1000多场,激情满怀地弘扬甘祖昌将军精神,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她不要一分钱报酬,不要单位车子接送,也不在单位吃一顿饭。耄耋之年,又建立“龚全珍工作室”,义务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在她的引领下,志愿服务队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截至目前,全市已有“龚全珍工作室”500多个,上千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广大群众,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无私奉献社会
扎根莲花后,龚全珍和甘祖昌一起,领着乡亲们架桥梁、兴水利,解民困、分民忧,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里、12座桥梁。1957年至1984年间,用在扶贫济困和支持生产建设方面的钱有79032元,约占甘将军工资总额的80%。这背后同样有龚全珍的全力支持,她的大部分工资都交给将军支配,甚至多年都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她自己掏钱为贫困学生彭艳峰的父亲治病,并四处奔走,帮其母亲在县针织厂找到一份工作,同时负担了彭艳峰的全部学费和部分生活费,资助她念完了大学。当她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夜不能寐,把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2000多元,全部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组织。在她身体健康时每周去一次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013年在她的倡议下成立了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尽管自己生活不宽裕,仍每年拿出7、8千元用于爱心捐赠。自基金会建立以来,募集资金90多万元,帮助贫困群众上千名。
从严治家,涵养优良家风
龚全珍不仅自己带头传承弘扬甘祖昌将军精神,还从严要求子女。一家人坚守甘将军的理想和信念,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心系群众、勤恳踏实”的好家风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甘祖昌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继承将军遗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患病时不住特殊的病房,不用价格贵的进口药。为了这份特殊的责任,她从不向组织上提要求,7个孩子谁也没有沾过“将军后代”的光。在她的影响下,儿孙们尽管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却个个品行端正、爱岗敬业。龚全珍曾动员二女儿甘仁荣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贫困的退伍兵。三女儿甘公荣是井冈山干部学院红军后代宣讲团成员,热心公益事业,捐款5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还担任了社区“龚全珍工作室”志愿服务队队长,开展志愿活动100余次。90后的曾孙女甘迪,放弃了月薪八千的城市工作,与当年跟随将军回乡的龚老一样,选择回到家乡沿背村,当起了月薪只有两、三千的甘祖昌干部学院红色讲解员,给来这里学习的党员干部讲述祖辈艰苦奋斗的故事。
龚老是将军的妻子,但她更是忠诚的党员、优秀的教师、严格的母亲,是理想信念的传播者、和谐新风的倡导者、扶危济困的好心人……把这些身份叠加起来,人们看到的是一名坚守信仰、淡泊名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