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刘宏,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上海人,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同志在外高桥一干20年,始终将国家战略放在首位,积极配合保税区政策和功能创新,推动自贸区全面“先行先试”。促使一批科创中心在外高桥落地,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推动长三角区域联动,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现代服务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1999年1月,36岁的刘宏同志欣然接受组织安排,揣着冲劲与梦想,来到世纪之交浦东开发开放的热土,扎根于外高桥集团这一保税区开发建设的桥头堡,一干就是整整20年。
一、躬身保税区开发建设的耕耘者
刘宏同志充满激情、敢为人先,始终奋斗在保税区开发建设的第一线。他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第一个职务是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招商引资工作。这是保税区的第一家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任务很重。他带着满腔的热情,跑客户、引进项目落地,跑工地、管好建设品质,跑部门、争取有利政策。
刘宏同志常常和团队说:开发公司是政府紧贴企业的“触角”,通过开发公司,一方面政府的各项政策、功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另一方面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地感知园区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和功能创新。在外联发公司工作十多年间,他走遍了园区每一寸土地,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倾注了智慧与汗水。第一家物流分拨中心、第一家营运中心、第一家亚太营运商……外高桥保税区几乎所有的功能创新,都是公司根据企业的需求,率先向政府提出,并配合政府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
2006年4月,刘宏同志成为外联发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16年2月,当刘宏同志调任集团主要领导时,公司的资产总额和净利润分别达到40.7亿元和3.6亿元,十年间都增长了5倍。
二、推动区域转型发展的探索者
刘宏同志勤于钻研、善于创新,与保税区的华丽转型共成长。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作为自贸区的核心区之一,外高桥保税区和外联发公司如何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转型发展,成为摆在刘宏面前的重大课题。凭借在市经贸委积攒的专业敏感性,刘宏同志带头探索推进保税区的转型发展。
通过发挥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引导跨国公司业务向研发、维修、检测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通过发挥自贸区中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创新优势,支持高科技企业的试验样品进口、耗材保税等,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帮助区内企业利用自贸区功能和政策,丰富了外高桥的业务结构,提升了产业能级。光学巨头蔡司,以贸易公司形式落户外高桥保税区,如今升级为中国地区总部;美国药典委员会中华区总部,自2014年搬迁至外高桥,实现了“三级跳”,业务规模迅速壮大,成功在区内生根发芽;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及内饰系统供应商丰田纺织集团的中国地区总部在外高桥落成……在外高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悉心培育之下,一家家小小的贸易公司,成长为地区总部、营运总部。在推动园区和公司的华丽升级中,刘宏同志也实现了个人的完美转型,成长为一名实干与创新并举、战术与战略并重的优秀国企掌舵人。
三、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
刘宏同志胸怀大局、勇于担当,为国家战略的落实落地倾注全力。2016年2月,刘宏成为外高桥集团股份这一拥有7000名员工、超300亿资产的国企掌舵人。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外高桥保税区的10平方公里,他要为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浦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为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兴。外高桥集团股份公司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有对盈利的追求,但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和国家级的开发公司,又有着服务区域经济、落实国家战略的功能。对于处理市场和功能的关系这一问题,刘宏同志的回答坚定不移:两者不矛盾,相辅相成。
通过帮助区内企业用好自贸区功能和政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到96家,培育出10个年销售额超百亿级产业、6个超千亿级产业,形成了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汽车、工程机械、酒类、化妆品、钟表(含珠宝)、文化等专业平台,吸引了各个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通过推动复旦科技园等一批科创中心在外高桥落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群落,集聚起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科技研发和检测维修服务类跨国企业,使自贸区与科创中心联动发展。通过开展长三角区域联动,产业“走出去”的脚步已遍及启东、池州、南通、嘉善、奉化、徐州、泰州、嘉兴等10多个长三角城市,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其中的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跨省产业联动合作项目,更是被媒体誉为“启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