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庆油田
原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
王启民,男,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9月生,浙江德清人,大庆油田原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他凭着“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韧劲,先后主持参与8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成果特等奖”等19项奖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表外储层”开发研究,为大庆油田增加7.4亿吨地质储量;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近3亿元。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野外地质工作者奖”。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
王启民,我国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楷模,长期从事油田地质开发研究工作,凭着“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英雄气概,为大庆油田保持高产稳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主持参与8项重大开发试验项目、4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和大庆油田“七五”“八五”“九五”开发规划编制研究等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成果特等奖”等19项奖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当时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分层开采、接替稳产”开发试验,使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结构调整技术,创立了油田高含水后期“控液稳产”的新模式;“表外储层”开发研究成果,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超高分子量聚合物驱新技术,实现经济效益近3亿元。
“初生牛犊”:勇于挑战“权威”,创新“非均匀注水”开发方法
1961年9月,王启民被分配到大庆地质指挥所,负责搞油田地质动态工作,每天跑基层,下现场,收集油井资料。油田开发不到3年就出现了采油井大量见水现象,注水3年,水淹一半,采收率不到5%。有人提出用当时外国普遍采用的“温和注水法”解决问题。在一次重要的技术座谈会上,王启民大胆提出了“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方法,主张对厚度大、渗透率好的油层要加强注水,让它先出力、多产油,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分层注水等措施加强其它油层的注水。他和另外两名同事来到中区西部一口含水已达60%的油井上开展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上世纪70年代,王启民带着团队在中区西部试验区一干就是10年。他们一边用“非均匀注水”夺高产,一边用“六分四清”保稳产,还分析研究了1000多万个数据,绘制出全油田第一张《主力油层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为油田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1975年,油田党委根据王启民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原定1980年实现年产5000万吨的目标,整整提前了5年。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30万吨。这标志着大庆油田跨入了世界特大型油田行列。
再破质疑:历时7年攻关“表外储层”禁区,将“剃掉肉的骨头”“吃到嘴”
上世纪8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含水已达80%。资源不够用怎么办?根据此前多年的现场试验和经验积累,王启民有了想法:要向表外储层要效益!所谓“表外储层”,是指厚度在20厘米上下的没有列入“国家矿藏表”的特薄油层,其含油少,胶结致密,渗透性很差,很多人都认为它没有开采价值,早已被判了“死刑”。面对大家的质疑,王启民首先组织了多学科联合攻关,又组织开展了4个现场试验,并去北京向康世恩和余秋里作了汇报。回到大庆,时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志武亲自组织并发出动员令,全局要开展“攻三关、过三难、一推进、保稳产”,全面开展油田二次加密井的部署和研究,实现油田持续稳产,进一步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王启民和同伴们坚持了7年,终于冲破“表外储层”开采禁区,开拓了高含水老油田挖潜的新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表外储层为主的薄差油层开发技术。据计算,油田表外储层地质储量等于又找到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按2亿吨的可采储量计算,为国家增产增收2000多亿元。
再攀高峰:“前无来者”,实现油田高含水后期“巧干三年不过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油田综合含水率进一步提高,要想保持5500万吨以上稳产,按国内外通用的办法就是加大注水量,通过提高产液量的方法来保证稳产。而这种模式势必造成含水上升快,地面工程大规模改造,投资剧增的局面。面对严峻的形势,王志武找来王启民商量对策,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论证,王志武提出“稳油控水”的指导方针,王启民大胆承诺:“每年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3%以内,三年不超过1%。”他们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一优”的结构调整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5年,大庆油田实现了三年平均含水上升率不超过1%,5年累计多产油610.6万吨,少产液24749万吨,累计增收节支150亿元,不仅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使大庆油田连续20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稳产,这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996年,《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为大庆油田实现27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高效持续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虽然众多荣誉加身,但王启民说:“我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大庆油田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油田取得的每项成果,都需要科研人员共同协作才能成功。”
82岁,本应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王启民仍时刻关注着油田的开发动态,各单位在油田开发上遇到什么难题,总会请他帮助指点迷津。王启民说:“始终保持大脑运转,思路才会清晰,思想才不会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