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华油集团
党委书记
1982年大学毕业的他一头扎进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一干就是20年,成为高原戈壁上的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专家。他学以致用,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攻克一系列技术和施工难关,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高原荒漠上写下了石油精神践行者的足迹。他是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被共青团中央树为“当代青年榜样”,也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提到的青年英模之一。
无悔青春追梦人——秦文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秦文贵正是追梦人,从青春年少到银发如雪,从钻井采油技术开路,到服务保障开疆拓土,他忠诚党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奔跑的姿态,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
逐梦,从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开始
1961年9月,秦文贵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好政策,这个农民的孩子得以走出大山,成长为石油知识分子。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职业生涯竞是从柴达木盆地花土沟——一个地图上都查不到的荒漠深处开始的。那里是全国海拔最高、生活最苦的青海油田基层井队所在地柴达木盆地。1982年,走出校门的秦文贵坐了三天火车,又坐了两天汽车,直奔黄沙扑面,只有几间低矮破旧泥坯房的花土沟。他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扫钻台、擦机器、收工具、打吊钳……白天忙了两天,晚上却睡不着觉,还总流鼻血。别人告诉他,这叫高原反应。一个冬夜里,大地被惊醒,井喷了!井口压力上升到了200多个大气压,放喷管线被结晶盐堵死,若不立即处理,将会井毁人亡。危急时刻,秦文贵和钻工们奋不顾身地跳进齐腰深的泥浆中,与盐水泥浆喷涌而成的狂龙贴身肉搏,制服了井喷。为洗掉身上的泥浆和油污,他先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再用肥皂一次又一次地搓,浑身蜇得火辣辣地疼,身上真的脱了几层皮。或许从莘莘学子到一线骨干的蜕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凭着青春的梦想与创业的激情,秦文贵不但闯过了生存关,还成了井队里的一把好手。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下套管……钻井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了如指掌。
坚守,吃常人吃不了的苦
秦文贵在最艰苦的井队一干就是五年。卸运重j晶石粉是队上最累的活之一,请来帮工的民工们说这是驴子都不干的苦活,说啥也不接。他就和师傅们一起承担起这项工作,鼻血浸透了胸前的工服,他仍咬牙坚持了下来。一线的艰苦历练让他深深的懂得了,在艰苦地方苦熬下来不算真本事,必须要在技术装备上寻找突破。劳累了一天后,别人已酣然入睡,他还就着昏暗的灯光学习,不断琢磨研究,练就了一套千里眼、顺风耳的本领:看板房的灯光明暗,就知道井上启动了什么电机设备;听钻机的异常声音,就可判断出井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毕业第五年,他入了党;第八年,他当上了钻井队长兼工程师,能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秦文贵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满足。
报国,要拿出真本事
1992年2月,秦文贵被中石油选派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一年多的时间里,秦文贵上午学习,下午到石油公司跟班作业。这期间,他谢绝了国外公司的挽留和国内南方公司的高薪聘请。
回国后,秦文贵再次投身柴达木,继续追梦前行。在浩瀚的尕斯库勒湖畔,在高高的狮子山头,到处都留下了他追梦的脚步。1998年3月,秦文贵担任了钻井处处长。走上领导岗位的他,本色不改,与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在他们的努力下,青海油田钻井总进尺增加了2万多米,钻井生产时效提高了8%,钻井综合成本大幅度下降。他积极探索固井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基本消灭了小钻具通井事故的发生;他采用“本塞纠正,对准套管,水泥固定”的措施,妥善处理了狮32井的深层套管断裂事故,为国家避免了重大损失;他组织研究和推广、运用的科技项目达10多项,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使2个月打成一口井的梦想变成现实;他主持的“尕斯油田深井简化技术套管程序”研究,每口井节约技术套管2500米,使用定向钻井技术打出了千吨油井……在柴达木那片戈壁荒漠里,他一干就是20多年。用科学知识和一腔热血,战胜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推广应用了十多项新技术、新工艺,为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信念,让真爱愈久弥坚
秦文贵从事钻井技术管理工作,长年奔波在荒漠,被中国石油确定为“学科带头人”。1997年,他被共青团中央选树为当代青年榜样。200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他的人生也有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歉疚,他错过了爱人肾下垂手术后最需要他的护理期,错过了父亲去世时最后的临终告别……但出生于老石油家庭的妻子,从未责怪过他,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在爱人的理解支持下,他报效祖国的脚步从不曾停歇。
2017年, 58岁的秦文贵到后勤服务单位华油集团任党委书记。很多人觉得,这位吃了半辈子苦的老劳模也该松口气了。可他深知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构建石油服务保障战略支撑,建设一流国际现代服务公司”的梦想再次点燃了。强党建促发展,与班子成员一道,发挥头雁效应,闯市场攻难关,新岗位上再发光,《国企党建》杂志、《中石油“两学一做”专题简报》上,又看到了他奋进的身影。原来,追梦人永远是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