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
捞纸工
周东红,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初中学历,安徽泾县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1986年开始从事捞纸工作至今,他每天至少在纸槽边站立12小时以上,凭借坚韧的毅力,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捞的宣纸每100张重量误差仅为2克左右,厚度均匀,始终保持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记录,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5个百分点。多次参加捞纸帘床材料寻找、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革新和宣纸邮票纸等试制生产,赋予了传承千年的宣纸技艺新的时代价值。荣获首届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中国好人、2016年度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等称号。
周东红,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自1986年开始从事捞纸工作至今,周东红每天至少需要在纸槽边站立12个小时以上,靠着过人的吃苦耐劳,他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捞的宣纸每100张的重量误差仅为2克左右,厚度均匀,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记录,两项指标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5个百分点。他以工匠精神对待宣纸事业,以过人的敬业和执著践行人生梦想,以辉煌业绩续写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荣获首届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中国好人、2016年度心动安徽·最美人物等称号。
吃苦耐劳练就过硬本领
1986年,周东红怀揣一颗火热的心来到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在宣纸生产中,捞纸是成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序,技术含量非常高,要求捞纸工既要吃苦耐劳,又要心灵手巧,因此先人称捞纸工为“匠”。所谓捞纸,就是两位师傅站在水泥铸就的纸槽两头,面对着一纸槽的宣纸浆水,共同抄起纸帘,在水里打捞纸浆,一分钟至少有两个来回,在抬手、弯腰、转步中将游离在槽里的纸浆抄捞出有形的纸张来,周东红捞的每刀纸(100张)的重量误差仅为±2克,无瑕疵而且厚度均匀。在不同的光线下,不同的季节中,将宣纸的厚薄掌握得如此精到,需要极其深厚的眼力和扎实的基本功。为了尽快全面掌握捞纸各项技术要点,周东红在学徒期间,每天坚持早上班、迟下班,仔细揣摩、钻研捞纸技艺要领,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就及时虚心向师傅请教。从他真正掌握捞纸技巧的第二年起,至今保持着年均完成生产任务145.54%的记录。这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在纸槽边站上12个小时以上,常年需要在凌晨4点进入工作岗位,到下午5点才能离开。他的手由于长年累月浸泡在水里,烂了又烂,30年来,周东红到底加了多少班,只有他的手知道。他的敬业精神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他从1988年起获企业1次生产能手、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2次优秀员工;2007年获宣城市第二届“杰出职工”荣誉;2009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2012年荣获省级劳动模范,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获第二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省内唯一的获奖个人。
勇于创新担当技术尖兵
捞纸工是个辛苦的工种,也是一门技术活。纸捞的如何,成品率和产品对路率是两个重要衡量指标。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记录(两项指标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5个百分点)。他成了全公司公认的捞纸高手。在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试制的过程中,车间和公司领导总是首先把担子压在他的肩膀上,而他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1992年,公司组织了一批技术骨干加入研发队伍当中,二十多年来,队伍不断更新,而周东红始终活跃在这支队伍中。他还参加了多项技术革新活动,如为捞纸帘床以塑料替代芒杆寻找材料,并获成功;为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革新献计献策,带头试制,为宣纸生产节约了人力物力。他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和研发小组一道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
2014年公司为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周东红作为“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小组组长,带领小组开展攻关。通过采用电动泵和液压千斤顶,固定纸帖与液压千斤顶的连接,控制按钮,利用液压千斤顶的拉力收缩连接杆,使纸帖均匀受力,达到纸帖压榨的目的,目前,已经完成单体实验部分到部分投产试用阶段,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安全系数,通过压力表进行有效控制,使纸帖受力均匀,湿干度达到基本一致,避免破帖现象发生,提高了榨压质量,降低了盘帖对能耗的消耗。
不辞辛苦传授捞纸技艺
为实现宣纸可持续发展,宣纸生产技艺需要不断地充实后续人才。而培养一个能独立顶岗的技工,最少需要八个月的时间,要培养一个成熟的捞纸工,需要5年以上。带徒弟时,师傅个人的成品率会大大降低,每天至少要浪费100-200张成品纸,所以一般的捞纸师傅是不愿意带徒的。周东红技术好,是有名的标杆,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带徒弟的责任,30年来,先后带了20多名徒弟。
近年来,捞纸工严重断档,青黄不接,公司陆续招用了一批青工。周东红在悉心带好自己徒弟的同时,不忘对其他青工的培养,多次为青工授课,讲解技术要领,现场示范动作,与青工相互交流,切磋技艺,提高整体岗位技能。
2012年因生产需要,公司调周东红到古法车间捞纸,由于古法车间生产是沿袭最古老的传统工艺,属于挖掘阶段,当时产量和正品率一直上不来,这里有技术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周东红针对这一情况,仔细研究探索,硬是凭着一股执着和蛮拼,打开了一片天地。在他的带领下,古法宣纸产量和正品率直线上升,单槽产量提高了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