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个人介绍
微博
Qzone

马海明简介

河南省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

原副主任

马海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8月出生,河南洛阳人。历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作30多年,他牢记党的宗旨,敢于担当,亲自勘查线路设计景观,饿了吃干馍,渴了喝泉水,磨破18双黄胶鞋,经历数次生命危险。为了景区道路续建,他把房屋抵押出去贷款8万元。为了推介景区,他带着拍摄的照片,不厌其烦地到处宣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重渡沟成为4A级景区,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创造了“重渡沟现象”。为发展栾川旅游,他跑遍山山水水、沟沟坎坎,2011年5月,在景区开发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8岁。被追授中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

马海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8月出生,河南洛阳人。历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11年5月7日在抱犊寨景区开发建设中,因车祸不幸辞世,享年58岁。马海明参加工作30多年来,长期负责旅游开发工作,一直扎根基层,指导和带领党员干部成功开发了重渡沟、伊河漂流等景区。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荣誉称号。

一、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时刻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

马海明同志入党26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他十分注重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将一些政策编成通俗剧本,经常带着宣传队到各村宣传。正是靠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他把全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都倾注在了开发栾川旅游和带领群众致富上。作为党的基层干部,马海明同志用忠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用生命铸就了一座新时期人民公仆的丰碑。

二、心系群众、一心为民,时刻做到心中有民不忘本

马海明同志在担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期间,他坚守“开发好重渡沟,让父老乡亲跳出穷山沟”的淳朴信条,以“化成灰,也要壮一棵重渡沟的竹子”的情怀开发重渡沟,使重渡沟村这个过去“失学儿童多”“光棍儿多”“生活欠账多”“赌博多”“喝酒闹事多”“搞封建迷信多”的“六多”村,走上了依托景区发展旅游服务产业的富裕之路。在担任栾川县旅工委副主任期间,他跑遍了栾川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和同事们一起将重渡沟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植入栾川旅游,在栾川县掀起“大抓旅游、抓大旅游”的热潮。马海明同志一心为民,赢得了群众的爱戴。群众忘不了海明,群众“三哭海明”。马海明调离重渡沟时,群众流泪相送。马海明同志去世后,1.8万人的送葬队伍,把潭头镇挤得水泄不通,许多群众哭成泪人。

三、善于谋划、敢闯敢干,时刻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

马海明同志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他遇到困难从不退缩、从不推诿,总是以极其负责的精神勇挑工作重担。他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有的,要让群众富起来,当干部的就应该有胆子闯一闯”。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无论是担任乡镇文化站专干还是主抓城建交通的副镇长,无论是被派往重渡沟景区任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还是任栾川县旅工委副主任,无论是建设农耕民俗文化村还是开发红色旅游景区抱犊寨,马海明同志都以不甘现状、敢为人先的拼劲和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在重渡沟景区开发初期,面对部分群众的误解和责难,马海明这个无办公室、无工作人员、无公章、无经费的“四无”经理,树立了“先开发人,再开发旅游”的理念,拓荒重渡沟,先拓群众思想认识的“荒”,他多次召开会议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面对资金难题,他想方设法四处借钱,甚至抵押了自家的房屋;为了景区建设,不管是冰天雪地,还是酷暑烈日,他身体力行勘查线路、设计景观,饿了吃口干馍,渴了喝口泉水,磨破了18双黄胶鞋,经历了数次生命危险;为了推介景区,他带着自己拍摄的重渡沟照片,跑县城、赴洛阳、上郑州,一遍一遍描述重渡沟的奇山秀水,不厌其烦地到处宣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重渡沟成为了闻名省内外的4A级旅游景区,重渡沟村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村群众通过发展家庭宾馆等旅游服务产业走上了富裕之路。

四、克己奉公、清廉无私,时刻做到心中有戒不妄为

马海明同志自1997年重渡沟景区开发以来,他把每笔资金都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到关键时刻,一分钱都不动。景区开放后,游客源源不断,景区有了收入,马海明却告诉大家,仍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他严把项目经费投入关、使用关和检查关,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不该上的项目坚决不上,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面对许以高额“好处”的“合作”,马海明认为是“卖国”。出差期间,他住十元钱的大铺旅社,到最便宜的小饭馆吃饭。为了山区变成景区,他不计一切,甘愿付出,把自己家房子抵押贷款8万元,用于续建景区道路;大年三十,他顾不上照顾病床上70多岁的母亲,坚持在外工作。

马海明简介

河南省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

原副主任

马海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8月出生,河南洛阳人。历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作30多年,他牢记党的宗旨,敢于担当,亲自勘查线路设计景观,饿了吃干馍,渴了喝泉水,磨破18双黄胶鞋,经历数次生命危险。为了景区道路续建,他把房屋抵押出去贷款8万元。为了推介景区,他带着拍摄的照片,不厌其烦地到处宣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重渡沟成为4A级景区,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创造了“重渡沟现象”。为发展栾川旅游,他跑遍山山水水、沟沟坎坎,2011年5月,在景区开发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8岁。被追授中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

参与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