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党工委
党工委书记
黄久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现任潢川县驻郑州党工委书记。他知恩图报,热心公益,打工刚积蓄3000元,便拿出2000多元给乡亲们置办年货;捐建敬老院,赡养家乡700多位孤寡老人;捐建希望小学,资助12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家乡修桥、铺设自来水管道。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带出1.2万多名农民工,其中4800多人是贫困户。他崇尚诚信,承建的工程两次问鼎鲁班奖,荣获国家、省级奖项60多个。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九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被李克强总理誉为“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
黄久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8月出生,河南信阳人。现任潢川县驻郑州党工委书记。
黄久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是家乡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为报答乡亲养育之恩,黄久生不到十八岁便怀着改变贫穷困境、回报乡亲的强烈愿望,开始了打工生涯,他搬过砖、卖过大米,打工刚刚有3000元积蓄,便拿出2000多元给乡亲们置办年货。黄久生依靠顽强拼搏和坚持不懈奋斗,在建筑工地从提灰搬砖的小工做起,一路干到大工、组长、班长、队长和项目经理,终于有了感恩乡亲的资本。他在为本村父老置办了10年年货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敬老院,将全镇700多位孤寡老人全部奉养起来,除国家给的补贴外,养老送终他全包了。多年来,他竭尽全力为家乡“输血”,让老人“老有所养”,捐建希望小学,让儿童“学有所教”,资助122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安装自来水管道,让村民吃上安全水;为家乡修桥,把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他是大别山脱贫致富带头人。黄久生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让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富起来。他先后从家乡带出了12000多名农民工。其中4800多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为家乡带回3亿多元劳务收入。在他的悉心培养和指导下,这些家乡弟兄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能工巧匠。他和他的团队承建了数以百计的高楼大厦,其中两次问鼎国家建筑最高奖——鲁班奖,摘得过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获得省、市优质工程60多项,被业内誉为“建筑界的铁军”。
情系家乡的黄久生深知,摆脱贫困只是阶段性任务,乡村振兴才是奋斗目标。他在家乡荒山多的地方流转了12000多亩山地种茶油,和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一起成立了茶油合作社,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着力建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他依靠党建给农民工营造温馨的家。他深感农民工兄弟由于法律政策不清楚,经常受了委屈也不知道咋办。他依靠党组织把农民工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特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的支持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黄久生被任命为书记。支部成立后,散居在郑州的双柳树镇藉农民工党员回到了“娘家”。党支部通过QQ、微信、云视频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技能培训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家乡信息,极大增强了流动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为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党支部专门聘请专业律师、退休法官,和用工方协调解决。“有困难,找支部”成为潢川藉在郑务工人员的口头禅。2017年9月,潢川县委成立了驻郑州流动党工委,黄久生被任命为书记,把驻郑州的10个外建党支部386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统一管理,为4万多名农民工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黄久生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汇报了在农民工中建设党支部,让农民工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的做法,受到了总书记赞许。
他用爱温暖着一个个柔弱无助的心。黄久生经常对生活困难人给予最大的帮助,在他的工地,即便是丧失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对象,也让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除去吃住,确保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贺轩,带着妻子、儿子、儿媳几个残疾人来到工地,黄久生二话没说就收下了。不久,王贺轩突发脑溢血,黄久生闻讯后安排项目部支部对他进行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后,不仅结算了他的全部工资,还另外拿出20万元让他回家休养。多年来,在黄久生负责的工地项目保安达200多人,其中高龄农民工和残疾人就占90%,被誉为“贫困户的收留站”。2016年年初,精准扶贫在全国展开,黄久生工地所在地的两个贫困村整体搬迁,后续致富项目和启动资金一时难以解决,黄久生知道后多方筹集260万元,资助每户5000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几十年来,黄久生以持之以恒的奋力拼搏,感恩乡亲、回报社会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河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九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被李克强总理誉为“中国农民工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