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个人介绍
微博
Qzone

王崇伦简介

鞍山钢铁公司

工人

王崇伦,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7月出生,辽宁辽阳人,鞍山钢铁公司原工人、鞍钢工会原主席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去世。全国劳动模范,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王崇伦被评为共和国建设的时代领跑者。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大党代表。

在鞍钢机修总厂工作期间,王崇伦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卡具,提高工效5至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51年,王崇伦从鞍钢轧辊厂调至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1952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十万火急的特殊任务。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开始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随后他相继革新成功7种工、卡具,成了一名全厂有名技术革新闯将。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的生产建设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在这时,鞍钢矿山生产一线告急:大批凿岩机因缺少备件卡动器,而被迫停止作业。

试制卡动器的特殊任务最终落在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试制刚刚开始,就遇到了“拦路虎”。第一道工序的车床加工只需45分钟就能加工一个,而第二道工序插床加工一个却要两个半小时。全车间只有一台插床,厂长、车间主任都在为插床的低效急得团团转。王崇伦又悄悄地搞起了攻关。他大胆的构想用刨床代替插床,制一个圆筒形的工具胎,把插床垂直切削转变成刨床的水平切削。半个月后,双颊凹陷的王崇伦把特殊工具胎的图纸展现在车间领导面前。这个工具胎外壳酷似一台小电动机,由40多个零件组成,工件可以固定在套子中,旋转360°,任意选择加工角度。原来插床只能一次加工一个工件,而工件置放在工具胎内,刨床可以成摞切削,就象穿糖葫芦一样方便。大家对王崇伦的奇思妙想赞不绝口。

试车这天,数百人前来观看。当第一批工件加工完毕之时,计时人宣布:加工一个卡动器耗时仅45分钟,更让在场人震惊的是,以往加工凿岩机的40多个零件,每加工一种零件都得制作一套专用的卡具,而这一工具胎竟能全部取而代之。经过一番集思广益,王崇伦创造的这一独特工具胎被命名为“万能工具胎“。

王崇伦继续攻关夺隘,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取得新突破,由45分钟提高到30分钟,最后提高到19分钟,相当于最初效率的6至7倍,他操作的“牛头刨“,成了“千里马“。凭着万能工具胎,在同时间赛跑中不断创出奇迹。1953年,他完成了4年又17天的工作量,被评为鞍山市工业特等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技术革新的旗手

1959年,王崇伦出席全国“群英会“,再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毛主席称赞王崇伦是“青年的榜样“。由于王崇伦的特殊重大贡献,从1954年到1959年,他先后14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60年代初,我国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苏联政府撤走专家,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钢机轧辊。鞍钢各轧钢厂面临停产的威胁。在这严峻的关头,王崇伦发起并组织500多名由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的技协积极分子,承担组织研制大型轧辊的攻关任务,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终于试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一项空白。

为民造福

1980年8月,王崇伦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主抓农业和财贸工作。在哈尔滨市任职短短一年多,凭着他的火热衷肠和实干精神,在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下,他还相继解决了冬季鲜菜和鸡蛋供不应求的难题。他造福哈尔滨人民的感人故事被传为佳话。

邓小平同志视察东北时,得知此事后,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对,抓得好,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这样解决市民生计的好干部。

王崇伦简介

鞍山钢铁公司

工人

王崇伦,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7月出生,辽宁辽阳人,鞍山钢铁公司原工人、鞍钢工会原主席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2年去世。全国劳动模范,先后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王崇伦被评为共和国建设的时代领跑者。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大党代表。

在鞍钢机修总厂工作期间,王崇伦改进了机加工车床8种工、卡具,提高工效5至10倍,其中新型工具胎即“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6至7倍,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参与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