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移民管理局
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印春荣,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云南昌宁人。他是一路从云南边境缉毒战场走来的英雄。从事缉毒工作28年,时常深入形势最复杂、毒情最严峻的边境一线,一次次把贩毒分子绳之以法。面对毒贩重金悬赏取他性命,他临危不惧,凭着非凡胆略和过硬本领,31次卧底侦查,7次执行境外卧底任务,5次直面生死考验,最终将贩毒集团悉数摧毁。
28年的缉毒生涯,他独具虎胆、出生入死。 印春荣从事缉毒工作28年, 31次卧底侦查,7次执行境外卧底任务,5次直面生死考验,最终将贩毒集团悉数摧毁。2002年5月,印春荣乔装成“马仔”只身与毒贩见面,对方不仅枪不离身,还有保镖护卫。面对不利局面,他与毒贩斗智斗勇,最终将毒贩引入包围圈。穷凶极恶的毒贩拔枪拒捕,他赤手空拳夺枪制敌,与战友一道将2名毒贩生擒,当场缴获冰毒53公斤、毒资300万元,摧毁了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贩毒集团。2003年7月,印春荣带领专案组对一辆吉普车实施检查,眼看罪行暴露,毒贩一边大喊“今天老子和你拼了”,一边驱车冲卡,疯狂逃窜。印春荣死死抓住车门,被拖出50多米后,吉普车“砰”地一声巨响,撞上一棵树后翻下山坡。战友赶去支援时,印春荣还紧紧地抱着毒贩!该案缴获海洛因62公斤,而印春荣的头、肩、背、腿伤得血肉模糊。2003年11月,印春荣冒死打入国际贩毒集团内部,先后辗转3省7市,与2名毒贩同吃同住19天,获取并发出了案件关键情报信息,最终将日产20公斤的冰毒加工厂打掉,缴获冰毒231.86公斤、毒资695万元。2015年11月,印春荣不顾刚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风险,带队侦查1个月,打掉一个特大武装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毒品13.7公斤、枪支10支、子弹1050发。28年以来,印春荣作为侦办主力,先后破获贩毒案件32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46名,缴获各类毒品4.62吨、易制毒化学品487吨、毒资3520余万元。个人参与缉毒量创公安边防部队之最,是公安缉毒战线上的一面光辉旗帜,被战友们称为“印老英雄”。
37年的从警之路,他铁心向党、初心不改。 37年来,印春荣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厅级领导干部,他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恪守初心、忠于使命,把崇高的人生追求镌刻在党的事业上。印春荣出生在滇西边城瑞丽,亲眼目睹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边防缉毒战士。高中毕业后,他毅然参军,却成为了一名卫生员。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没有让他迷失彷徨。在医疗卫生岗位上,他努力学习医学知识,热情服务战友和驻地群众,深受爱戴和好评。从事缉毒工作后,他苦练业务本领,潜心钻研缉毒战法,迅速成长为一名缉毒尖兵,多个缉毒战例被编入《公安边防刑事侦查典型案例选编》。从卫生员到侦查员,从科长到副参谋长,印春荣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扎实实。任普洱支队长的3年里,他主导建立反恐维稳“22项工作机制”和“1 1 N”边境联防模式和“党政军警民”立体化管控体系,成功处置“10.28”持枪劫持人质闯关案件,带领支队缴获各类枪支2755支,普洱边防辖区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67%,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40%。2018年3月,党中央明确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脱下军装,印春荣有万般不舍,但心底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习主席怎么决定,就怎么执行。他说:“即使管理体制变了,但使命任务没变,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没变。”作为司令部副参谋长的他,深入基层一线调研,20余天蹲点指导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出入境安保工作。带领机关同志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坚决不给改革留尾巴。2018年12月,印春荣转隶为移民警察,离开了熟悉的业务岗位,担任机关党委负责人,他迅速投入新的角色,努力学习党务知识,熟悉党内法规,搞好机关服务,赢得了广大民警职工的高度赞誉。
55年的成长历程,他矢志报国、廉洁奉公。 印春荣不仅是缉毒战场上的真英雄、履职尽责的好干部,还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廉洁奉公的好榜样。他始终秉承“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人生信条,在执法办案中,坚决做到秉公用权、铁面无私,曾经有毒贩当面给他一张485万元的存折,求他网开一面,被他断然拒绝。在干部选任中,坚决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绝不因私情而违背原则。在云南边境基层走访时,印春荣看到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异常贫困,老人病了没钱看,小孩上学没书包,甚至风雨里也光着脚。见此情景,他痛下决心,多方奔走协调,在西盟县力所乡建立了“依网爱心”传递站,为群众募集到 78万元扶贫物资;争取到32万元经费,在西盟和江城县分别建设了爱民茶叶加工厂、黑山羊养殖两个脱贫项目,使辖区贫困群众家庭的收入连年翻番。结婚25年,印春荣和爱人长期两地分居,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到3年,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到妻子肩上。一次儿子生病、岳父住院,妻子请假带着生病的儿子到昆明照料老人,当时他正在昆明办案,几次从医院门前经过,可总不去看望。妻子得知后一时很不理解,但后来才知道丈夫是怕家人被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而盯上,导致案件侦办失败,还殃及家人。直到那时,妻子才真正明白丈夫一直从事着高危工作,也逐渐懂得了丈夫的大义与大爱。诸如这样国与家的抉择,在他的人生轨迹中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