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个人介绍
微博
Qzone

李象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馆

原馆长

李象益,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山东高青人。从事科普工作近50年,在国内外科普领域、博物馆界享有极高声誉。李象益长期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教学和研究工作,1983年调任中国科协工作,承担中国科技馆的创建工作,为推进全国科技馆以科学中心理念建馆与科普创新,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00年退休后,继续活跃于科普战线,深入基层一线倾心研究科普创新理念与实践,被称为“永不停息的科普人”。他是亚太地区科技馆协会与世界科学中心大会主要的发起与创建者,是我国首次进入国际博协领导层的执委,为推进我国博物馆界与国际接轨做出突出贡献。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卡林加奖”。

李象益同志,1938年10月出生,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科普工作近50年,是我国科技馆事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科普创新理念和实践的倡导者和引领者,在国内外科普领域、博物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961年,李象益同志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校任教22年,主要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设计研究及教学工作,主持的航空工业重大研究项目——歼七飞机发动机改型研究,曾获国防工办重大科技成果改进协作一等奖,航空工业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1983年,他调任中国科协参加中国科技馆的创建工作,主持中国科技馆一期展示工程,在十分艰苦的创业期,组织全馆同志攻坚克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教育理念的新型科普教育基地,为推动全国科技馆以科学中心理念建馆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95年9月至2000年6月作为中国科技馆馆长,在主持二期展示工程中,以新的综合技术展示分类和科普教育创新理念,推动全国科技馆创新建设登上新台阶,发挥了样板示范作用,为推动我国科技馆大发展的局面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1年9月至1995年9月,他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期间,潜心研究农村、厂矿科普创新理念及创新实践。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推动科普工作的量化评估研究,以及在全国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揭开了序幕。2000年6月,李象益同志光荣退休,可是他依然坚持不懈的活跃在科普战线,深入全国各地基层一线,开展科普讲座,培养基层科普干部,积极宣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科技强国战略,并努力把国际科普领域的创新理论应用于科普实践,仅2014年至2017年,就在全国各地做科普报告200场以上,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积极反响。他还在退休后的十多年,坚持担任北京市政府科普工作顾问和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协首席科普顾问,对北京市科普场馆、科普基地建设,科普作品社会征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动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等工作作出积极贡献。2001年,当选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任协会理事长期间,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协会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协会。他热情支持地方科技馆建设,担任广东科学中心、天津、内蒙、河北、安徽、宁波科技馆、中国军事科技馆、恩格贝沙漠科学馆等多个科技馆的总顾问及首席顾问。

他在长期的科普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针对我国科技馆新馆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潜心研究科技馆创新发展规律,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普教育理念,推进互联网下的“创客教育”“全新思维”“反思教育”等新理念在我国的实践,为推动我国科技馆理论建设与创新实践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学术带头人的积极作用。他在职期间和退休后坚持活跃于博物馆界国际舞台,是亚太地区科技馆联盟主要创始人之一,世界科学中心大会八个发起国发起人之一。2004年10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20届国际博协大会上,当选国际博协执委,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进入该组织领导层的中国人。他还为争取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在中国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国际博协中国代表的身份,积极与国际同行进行广泛的联系,并与国际博协领导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积极推荐我国年轻同志进入国际组织领导层,为推进我国博物馆界与国际接轨及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2013年11月2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科学大会上,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该奖是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科普诺贝尔奖,每两年评选一人。这也是该奖项自1952年设立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摘得该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高度评价其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的科普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6—1987年,他还曾作为吕梁分团团长率3部委支教工作团赴吕梁开展支教工作,坚持“一切为了老区的明天”,拼搏、奉献、实践,获得了老区人民的赞誉,吕梁日报以《在老区人民的历史档案里将永远记住他们》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他以“走年轻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为题在国家教委做支教典型经验交流。

李象益同志曾荣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三届先进工作者,北京市2002、2010年度科普先进个人等称号。2004年,被《科学时报》评为“科普十大公众人物”。2012年5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周“首届科学传播人颁奖盛典”上,荣获“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2014年1月,被《中国科学报》评为“2013年度科技十人新闻人物”,并授聘“首席科学家”。2014年9月,应印度政府邀请访印,被授予“卡林加主席奖”。

他作为一名加入中国共产党60年的党员,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兢兢业业的辛勤和付出为中国的科普事业、为人民群众的科普需求、为全国公民素质的提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他所说:“继续为科普事业探索与奉献,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李象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馆

原馆长

李象益,男,汉族,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山东高青人。从事科普工作近50年,在国内外科普领域、博物馆界享有极高声誉。李象益长期从事航空喷气发动机教学和研究工作,1983年调任中国科协工作,承担中国科技馆的创建工作,为推进全国科技馆以科学中心理念建馆与科普创新,做出了开创性贡献。2000年退休后,继续活跃于科普战线,深入基层一线倾心研究科普创新理念与实践,被称为“永不停息的科普人”。他是亚太地区科技馆协会与世界科学中心大会主要的发起与创建者,是我国首次进入国际博协领导层的执委,为推进我国博物馆界与国际接轨做出突出贡献。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科普领域最高奖“卡林加奖”。

参与
投票
0
01998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0000000713